88看书>军事历史>最才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抢饭碗的来了(大章 节,求月票)
压人。

就在昨天,我刚买了一件玉佩,花了一年的俸禄。结果这狗杂毛给看到了。劈手就抢了过去,说是要给万岁爷合药,小人,真真的小人!”

小林的语气中满是愤恨。

安太监小声劝慰:“小林,这事你还是忍了吧。那胡家父子这些年一直没有得势,穷到极处自然就穷凶极恶起来·什么钱什么物都想要。有吴士贞先生在还好,可他刚中了解元,如今又名动京城,早迟是要中进士的。他一走·这陛下身边就是那两个姓胡的了,得罪了他们,小心被人使绊子。”

小林愤怒地说:“我却不怕这两个小人,他们又不是禁中十三衙门的,管得簿我们吗?”

正说着话,就看到吴节走了进来,忙与安公公同时站起来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吴先生可来了,陛下正念着你呢,吩咐说,等你一到,就引你过去面圣。”

“你们刚才说什么呢,可是宫中进了新人?”吴节从怀里掏出一包松子和花生杏仁扔到桌上:“小林听人说你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吃些零嘴儿,给你带进来了。”

小林:“难得先生记挂我这个芥子般的人物。”脸上满是感动态度殷勤起来:“先生,陛下那边你还是快些过去吧,你不在,没人替万岁爷他老人家写青词,阿猫阿狗都跳出来邀宠了。”

“好,这就去。”

吴节点了点头,就在安太监和林太监的带领下朝豹房深处,嘉靖皇帝的静舍方向走去。

他算是听明白了一些,应该是在自己不经常来豹房的这段时间,因为没有给皇帝写青词就有人借这个机会钻出来想要替代他的位置。

青词这种东西是明朝道教祭神打醮时必不可少之物,斋醮之人在勾通天地人神时,但有所求,都要用朱砂将所想说的话写在青藤纸上,念颂之后烧给上苍,如此才能够让神仙和上天看到。

本来嘉靖皇帝身边本有一大群青词好手,比如严世藩、徐阶、李春芳、张居正等,都是这个年代文坛上一等一的宗师。

无奈,前一阵子,吴节在青词上胜了严家父子,严世藩最近又忙着在诗词上和他打擂台。而徐阶和张居正身为内阁辅臣,又碰到年底事多,根本没空暇进宫侍侯。至于李春芳,正放在外面锻炼,许久都没露面了。

所以,在这两个月里,嘉靖设香案时所需的青词都由吴节一手包揽。

估计这什么胡家父子,就是在自己不在的时间里,顶上来的。

“对了,你们所说的胡家父子究竟是什么来历,青词作得如何?”吴节志在科举,如今全副心思都落在进士科上面,不但必须要中,还得获得好名次,以便进翰林院。

所以,对于有人来抢自己饭碗,在皇帝面前争宠一事却不放在心

毕竟,明朝读书人要想要好的前程,唯一的路子只能是科举。否则,就算你在皇帝那里再得信任,终归不是主流。

大才和智商高如严世藩者,就因为是国子监出身,没有中个进士,即便入了阁,也要遭人诟病,有些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吴节原本以为这胡家父子和自己一样,估计也是有些才名的秀才、举人之流。可安太监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安太监道:“吴先生,说起这胡家父子,却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先生别误会,他们不是太监,而是道士。胡家父子,父亲那个叫胡大顺,儿子叫胡元玉,湖北黄冈人。本在一小道观出家做道士,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认识了陶仲文陶神仙。经他引见,这父子二人将一册《万寿金书》献于陛下,投了万岁的之心,被招入宫中供奉,得了一个四品的官职。这两人本在中海的长青观修行,近日炼了一炉仙丹,被诏到陛下那里侍侯,整日烧香祭天,竟一刻也不肯闲着。”

林小太监插嘴:“先生在随侍陛下的时候,为人和气,大家伙都喜欢与你亲近。可这胡家父子实在讨厌,尤其是那个叫胡元玉的,见了你所作的青词,大放厥词,说这东西离道家大道远矣,乃是异端。我们听了,心中也是愤恨,先生的文章作得真是好啊。那胡家父子写的什么呀,纯粹是鬼画桃符,也就能哄哄万岁爷罢了。”

正说着话,三人就走到嘉靖精舍外的走廊里,就看到一个中年道士趾高气扬地走过来,大约是听到了林太监的话鼻子里哼了一声,径直拦在三人面前。一脸恼怒地盯着林太监,三角眼里好象有绿油油的火苗子闪烁不定:“万岁爷正在打醮,等下还要服用我父子炼制的不老仙丹。如今正值龙虎交汇的要紧之时你们进去,若影响了万岁爷的修行,吃罪得起吗?”

小林太监怎么说也是个年轻人,年轻人总有三分脾气。以前是囡为吴节不在,皇帝要借重胡家父子,这才退让。现在吴节回来了,心中也有了底气声音大起来:“哟,说得还挺严重的啊!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吗?”

小林得意扬扬地指着吴节反问。

“这位先生是谁,是内阁还是六部的部堂大人?”中年道士看了吴节一眼,眼前这个少年书生虽然没有穿官服,可举止从容,风度翩翩,上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场。

这种气场他只在朝中贵人们身上看到过,心中不觉有些怯了。

其实中年道士倒是想岔了,倒不是吴节身份地位有多高。关键是现代人自来就有藐视权威的习惯,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吴节即便在皇帝面前也是有说有笑,自在随意之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八章 抢饭碗的来了(大章 节,求月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