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再许芳华>第774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

九重深宫,厚城高墙,依然挡不住的是春风拂暖。

太皇太后在三月初一这日,过得也是十分热闹。

尽管局限在宫闱,不过关于那些义愤填膺的御史有意拿宗室内务与一帮子楞头青的监生以及翰林院“新秀”们言辞交锋的事,太皇太后还是早就听说,她不听说也不行,这事一发,宗人令康王最先就被惊动,于是立即来了慈安宫请旨,太皇太后对这庶子倒没了从前的忌惮,诚心诚意地安抚了一句稍安勿躁。

可待康王一走,太皇太后的脸色就阴冷下来。

自打旖景“自请和离”之后,太皇太后虽下定决心搅和这事,势必不让秦家得逞,可她暗暗一察,竟发现上本的言官表面上都是“闲散”并非秦相党羽。

难不成这事,居然是天子亲自操刀?

太皇太后想到这个可能,越发将秦家恨得咬牙切齿好大的本事,竟能说服天子为秦家贪婪私欲,发动言官哄闹宗室,一国君帝,怎能行此自曝“家丑”之事?

可倘若事实真是如此,说明天子决心已定,势必是要竭力压制卫国公府,而重用秦相党羽,那么起初她的打算,以和为上,说服天子“回头是岸”就越发艰难。

难道真要为这一桩事务,闹得与天子面红耳赤、祖孙离心?

太皇太后实在有些为难。

烦恼了好几日,即使是这日忽然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太皇太后的心境始终阴霾沉沉。

不过早朝散后,为太皇太后解忧的人就自上前来。

不是别人,便是近些日子以来沸沸扬扬这桩事件的主角之一,楚王虞。

他已经是告了多日病假,阴雨绵绵的几天并未照常“站班”,这日天气好了,才来销假。

不过虞在站班时沉默寡言有若摆设,却在散朝后捧了一叠子奏章来慈安宫“问安”。

直接面呈太皇太后,干脆跳过了天子。

几本奏章皆是弹劾!

这几日“义愤填膺”,笃定楚王妃“清白有失”而楚王不顾宗室声誉一昧包庇的那些个御史尽数一网打尽。

虞甚至没找人代笔遮遮掩掩,本本奏章之末,都是他的“鼎鼎大名”。

太皇太后翻开一阅,居然没有愤怒,而是笑出声来。

盖因那些口口声声“清正廉洁”担心宗室声誉不保的御史背后,实在都有一笔荒谬不堪的烂帐。

有人嫌弃糟糠、停妻另娶。

有人夺亲之财,以为入仕资本。

有人不孝嫡母,痛打嫡姐。

有人在地方贪赃枉法,讹贿钱款。

居然还有人娶妇同宗!

个个枉顾礼法,却从地方捐官提升为一朝御史,监管臣民风纪。

太皇太后笑过之后,又气恼起来,把奏本往案上一拍:“虽说这些人都不是通过科举入仕,也有从前官制不善的原因,但失德违法至此,怎么吏部就毫无知觉?”

虞自是早有准备:“臣暗中察明,这些御史都与吏部尚书卓进来往密切。”

他早有密报抵呈太皇太后,卓尚书一早就对秦相投诚,那时为了让卓妃“扶正”,与秦相秘密勾通,今上登基,卓尚书越发没了顾忌,卓夫人居然讨好奉承于孙孟之妻李氏,这事在诰命女眷中早有议论,不少暗中不屑卓进夫妇奴颜媚骨。

太皇太后有如醍醐灌顶,原来秦相虽未出面,却是通过卓进之手,看来天子还没有糊涂透顶,尚且有药可救至少不是他亲自操刀,顶多秦怀愚之举暗合圣心,故而才纵容包庇。

本质上没有不同,程度却大有轻减,至少太皇太后要发作,针对的只需卓进、秦相便可。

而更让太皇太后放心的是,虞既然亲笔上书弹劾,又做足了准备,显然是要与秦相针锋相对,他是当真没有观望结盟之心,而对旖景也确为不离不弃尽管太皇太后在旖景“自请和离”次日,便诏见虞,告诉他旖景已将和离之念坦诚,问他意见时,虞也是跪地相请,坚决拒绝和离,接下来太皇太后也暗暗察知虞“纠缠不休”,却始终还有保留。

但及到虞这几本针对显然的弹劾一上,太皇太后这才相信他是言行合一。

不过仍问:“远扬何故不直接上本?此乃政务国事,本应圣上审断。”

虞也不讳言:“臣并非因政务之故,实为私怨,这几个御史显然是得人授意诋毁于臣,臣心存不服才动用天察卫暗察其底细,先帝早有遗命,天察卫交由娘娘统管,臣既动用,自是要请娘娘允准。”

“私怨?你倒坦诚。”太皇太后扶额,又是摇头又是苦笑:“罢了,景丫头与你的姻缘,当初也是先帝与哀家尤为看好的,你们这对,能这般为彼此打算,哀家实觉欣慰,折子我留下了,这事无论为公为私,哀家也不过多追究。”

虞自是长揖不起,诚心诚意感怀太皇太后体恤。

太皇太后又问:“只是要追究这些人的错责,卓进也会受牵,这几个御史私德不修,甚至触犯国法!他是吏部长官,却枉顾至此,实不当任,远扬,哀家问你,眼下诸多朝官,有谁能胜任吏部尚书一职?”

即使采取科举任官,吏部尚书仍然重要,太皇太后虽被先帝嘱托监政,事实上她却对朝中官员并不太多了解,而虞尽管年轻,却受先帝信重,又掌天察卫多年,对政务民情甚至诸多官员操守品性都远比太皇太后,甚至当今天子更加了解,太皇太后主动相询,虽也有几分试探之意,倒也真诚。

虞举人不避亲直接提了


状态提示:第774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