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沿途遇袭

还,对于副师长刘念文与参谋长钱斌、第一旅旅长沈满仓和第二旅旅长张灵甫在内的团以上军官全部被授予了不同等级的宝鼎勋章,尤其林定远获得了一枚二等大授带宝鼎勋章,荣耀万分,不过在归程的途中林定远在专列的车厢中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林定远的专列是在全师主力开拔三天之后才出发的,副师长刘念文跟随第一梯队出发,沈满仓跟随第二梯队出发,张灵甫跟随第三梯队出发,可以说新编第一师机构实在太过庞大,所以不分成几个梯队是根本无法出发的,即便如此,也让铁路部门哭爹叫娘,无奈新编第一师是南京方面的掌中宝贝,一切资源优先。

突然,火车猛的一个急刹车,铁轨与车轮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林定远正准备询问什么,就听到了一阵密集的枪声,林定远感慨卧倒之余询问同样有些不解加惊慌的参谋长钱斌道:“现在是什么地界?”

钱斌向了一下道:“大概快到十堰了,我们这是一准遇到了土匪了!”

林定远顿时有些头大如斗,自己的二十节列车前后各一节车头,中间十五节上全部是一节车皮两辆的游骑兵坦克,就等于固定的炮塔,而除了专列车厢之外,还有一个营的部队随车行动,土匪的脑袋让门板挤到疯了吗?

一阵阵密集的枪声中,林定远发觉子弹似乎并不是射向列车的?列车被拦截,一直在附近盘旋的布谷鸟一号轻型侦察飞机又绕了回来,没等其地空侦察提供火力支援,飞机似乎就被击中了,冒着黑烟离开了?

林定远顿时惊讶得目瞪口袋,这是土匪吗?还不如说是当年闹义和团前清的新军更为贴切,瞄准射击是步兵进入火器时代的基本要领,可是这个要领,中国人掌握起来,很是费了些功夫,引进洋枪洋炮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一直都相当热心而且不惜余力。(

但是,让人震惊的是,历史上包括那些职业的士兵,对于洋枪洋炮的使用,却一直都不见得高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个英国军官来访问中国,在他的眼里,淮军士兵放枪的姿势很有些奇怪,他们朝前放枪,可眼睛却看着另一边!装子弹的时候,姿势更是危险,径直用探条捣实火药,自己的身体正对着枪口。

当洋枪已经从前装变成更现代的后膛枪,而且中国军队也大体上跟上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用后膛枪武装了起来。可是中国士兵们的枪法,却进步得有限。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外国使馆的主力,其实是董福祥的正规军,装备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其士兵手持奥地利后膛枪,而且身上横披斜戴,挂满了子弹。

可是据一位当时在使馆的外国记者回忆,在战斗进行期间,天空中经常弹飞如雨,却很少能伤到人。由此看来,一万多名董军加上数万义和团,几个月打不下一座使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

庚子年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水师的表现让国人痛心疾首,在林定远看来其实毕竟北洋水师还打了一个多少像点样的仗,而陆军则每仗败北,从平壤一直退到山海关,经营多年的旅顺海军基地守不了半个月,丢弃的武器像山一样。

威海的海军基地周围,门户洞开,随便日本人在哪里登陆,当时日本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评价是,每仗大家争先恐后地放枪,一发接一发,等到子弹打完了,也就是中国军队该撤退的时候了,当年放枪不瞄准的毛病,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士兵的武器和军服基本上跟德国普鲁士军人一样了,建制也是国际上流行的军师旅团营连排了,可不瞄准拼命放枪的喜好却依然故我,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说是要再造共和。

讨逆军里有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曹锟的第三师、李长泰的第八师,都是北洋军的劲旅,对手张勋只有五千辫子兵,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北京政府顾问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争,莫里循从前住过的房子附近,战火最为炽热,那天没有一只飞鸟能够安全越过北京上空,因为所有的枪几乎都是朝天发射的。攻击的目标是张勋的公馆,位于皇城内运河的旁边,同莫里循的旧居恰好在一条交火火线上。

射击约自清晨五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逐渐减弱,断断续续闹到下午三时,大队的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上百万发子弹,两地距离约一百五十码,可是中间隔着一道高皇宫城墙,一发子弹也没有打着城墙,受害者只是两里以外无辜的过路人。

原本,林定远一直认为这是老外不惜余力的给中国人抹黑,绝对不可信,但是今天林定远终于相信了,因为这伙意图不明的家伙已经断断续续的打了大概几千发子弹了,列车中弹可谓屈指可数,反而倒是前来侦察的布谷鸟一号轻型侦察机被击落了?

林定远目瞪口呆的望着林子中噼啪的枪声,犹豫了一下道:“命令部队暂时不要还击,先弄清楚情况再说。”

很快,从侧面下车的侦察连兵分六路出发,这次遇袭实在太过蹊跷了?而且对方的子弹似乎都打到了天上去了?

林定远哪里知道,此刻树林里面一个十八、九身着红色短打扮显得英姿飒爽的女孩正挥舞着马鞭道:“打!都给本小姐好好打,打完了完成吃炖肉,该死的侯三看不起本小姐?不就是一个狗头师爷吗?今天让他知道知道咱们二十二寨子的厉害,给他劫辆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五章 沿途遇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