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276章 董卓的抉择
有一些常侍、黄门对此不满,比如段圭和蹇硕。

只是,有了张让的鼎力支持,段圭与蹇硕想反对也无处使力。当然,他们也不会坐视何、董两家的势力,此消彼长,于是,一个阴谋又在暗地里被策划了出来。

朝廷任命傅燮为护羌校尉之后,又开始讨论新一任凉州刺史的人选。左昌的罪行,如今可谓是证据确凿,而且,就算没有贪污军费这一项罪名,仅凭他坐失陇西、金城二郡,左昌这个凉州刺史,也别想继续当下去了。

就在朝堂对凉州刺史的人选,正在热议的时候,从宫中发出了一封诏书,任命武威太守董卓为凉州刺史,督诸郡之兵,讨伐叛军。

卢植接到诏书,本能就想反对,谁知,其余的两位宰相——太尉袁隗、司空张温,却都赞同由董卓来出任凉州刺史,两人同时默认下了这封诏书。

谁都知道,这封诏书,十有**是诸常侍的矫诏,虽然这一次,刘宏的病情远不及上次种痘时那么沉重,但是他的心情,却异常的低落,根本不愿意理会各种政务。因此,这封所谓的诏书,完全是一干权阉暗箱操作的结果罢了。

但是,太尉袁隗、司空张温,这两位并不像卢植那样,铁了心的站在刘照一边,因此,自然也就对董卓没有那么严密的防范了。在他们看来,董卓曾经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的部下,英勇善战,又在羌人当中素有威信,由他出任凉州刺史,是再合适不过了。尽管这封诏书有猫腻,但是只要结果是好的,也就不必冒着与中官发生龃龉的风险,去详加追究了。

对此,刘照并非没有反制的办法,但是思来想去之后,刘照还是决定,大局为重,凉州前线已经实在经不起内斗的折腾了,除非能将董卓一劳永逸的除掉,否则,白白败坏了凉州的局势,仅仅是让董卓做不成凉州刺史,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一点。

换而言之,董卓身为武威太守,在这场叛乱当中,只要他不叛国投敌,那立功就是早晚的事情,就算他仅仅守住了武威,但是和其他几个已经沦陷的郡相比,这份守土之功,也足够让朝廷奖励的了。

那么,桀骜不驯,一直对大汉怀有不臣之心,想乘着乱世创立一番功业的董卓,会不会乘机也起兵独立,谋求割据呢?

姑臧,武威郡的治所,自从北宫玉反叛以来,这里就屯集着大部的人马,整个县城戒备森严,大街小巷当中,时刻都可以看到一队队的士兵在来回巡逻。

太守府内,董卓端坐在大堂之上,相比先前在河东的时候,他的脸上多了一些风霜之色,不过整个人,却显得更加锋芒毕露。

毕竟,武威乃是边郡,天高皇帝远,董卓再也不用刻意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大堂内分两列坐着的,是董卓的属臣和掾吏,这里面,大多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兵曹掾李傕,督邮牛辅,门下督盗贼张济,贼曹掾樊稠。除此之外,如果徐晃在场的话,一定的惊呼,怎么此人居然还活着?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被关羽、徐晃、典韦三人,逼得跳入黄河求生的郭汜。当时,黄河水流湍急,郭汜腿上还中了典韦一记飞戟,按理说,生还的几率极小。可是,如今,他依然好端端的坐在董卓的堂下,只不过,脸色有些蜡黄。

而另外一人,其貌不扬,但是一双眼睛却极富神采,仿佛一眼就可以洞穿人心一般。而当董卓呼出他的姓名时,若是刘照在场的话,也定会惊呼,怎么是他!

“文和,你觉得眼下的大汉,到底还值不值得辅佐?此次凉州反乱,我若是参与其中的话,能不能达到德公先生所说的,据陇上以观天下之衅的目的?”


状态提示:第276章 董卓的抉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