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27章 岂有余力顾江东

“诸位试想,若太史将军真的降了荆州,去往历阳试图诈开城门,怎么会带上荆州兵,又怎么会恰恰为被俘之荆州士卒认出?”见黄盖等人脸上犹有疑色,周瑜沉声说道:“太史将军已久未有消息传来,想必困于江北,一时难以渡江或东进。而敌军则恰可利用此节,以面貌与太史将军相似者假扮。正如凌将军所言,彼时夜半,举火相视,又非近在咫尺,董都尉自然难以辨别真伪。敌军此计,正是要以假乱真,使我军彼此相疑啊。”

彼此相疑,这可不就是眼下将帅和各部之间的真实写照吗?忠于孙权的徐琨、蒋钦、周泰等人对水军诸将如黄盖、凌统等暗中猜疑,而水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校尉一级的军官暗中串连进行密谋,黄盖等人虽有察觉,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退到牛渚之后,荆州军并没有放松对江东军的攻势,只是周瑜看的很清楚,荆州以水军保持强大的攻势,使得江东军迫于压力猬集于此,而荆州步骑却可以从容分兵,不但调兵渡江,在江左围剿太史慈所部的同时,准备大举进攻,而且在江右,也已陆续攻占了宛陵、芜湖等地,很快便能攻入吴郡,直扑阳羡、乌程等地。

可以说整个江东就如同一栋摇摇欲坠的老屋子,在风雨中勉力支撑,可刘琮所率领的荆州军,正以疾风暴雨之势,时刻不停的向江东侵袭着。

就在昨日,又有一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传来,广陵太守陈登,纠集三万余人马,已陆续开拔南下……

孙权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心中虽然因周瑜的判断而感到一丝欣慰,但紧接着,不可避免的对“彼此相疑”这四个字有所触动。他何尝没有疑过周瑜?而周瑜是否疑过自己呢?

其实自从虎林败退之后,投降荆州者日益增多,毕竟像程普那样历经孙坚、孙策两代主公的老将太少,而这年头所谓的忠诚,实在很难经得起考验。这其中,又以豪强出身的低级军官居多,当然也不乏世家大族子弟。前些日子陈武投降的消息还一度被人怀疑,可最近却已经得到证实,都督五校陈武陈子烈,已成了荆州军偏将。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彼此相疑简直太正常不过了,更何况现在荆州军大军压境,谁敢说自己就没有任何私心,没想过为自己留条后路呢?就连孙权,也时常会在夜半惊醒之后,怔怔地看着如豆烛光暗自思忖如何在大败之后,留得一点实力。

孙权不是没有考虑过,干脆真的向刘琮投降,但这个念头却被他自己立即否定了,甚至不敢对任何人流露出一点这样的想法和情绪。他知道,即便自己投降,刘琮为了稳定江东人心,必然会将自己彻底消灭。因为换作自己的话,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无关于世仇,也无关于恩怨,所为的,不过是确保统治罢了。

之前假意请降,刘琮识破此计之后回信痛斥,孙权遭此羞辱后心火大炽,不由对提出此计的周瑜暗中恼恨。而最让孙权心寒的,是他提出投降之后,军中诸将中,有的人眼中闪过的喜色,有的人脸庞上露出的如释重负的神态。虽然大多数人面无表情,很是冷漠,但这也更让孙权感到彻骨的寒冷。即便徐琨和蒋钦等人力劝不可,他也没有感受到多少温暖。如果不是周瑜立即出言解释投降为假,拖延时间为真,只怕还会有人忍不住跳出来赞同呢!

拖延时间是不可能了,而寄予厚望的外援,到现在也没有一点回音。

孙权此时还不知道,就在三天之前,他派出的信使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赶路,已经将他的密信送到了曹操手中。

那一天,天色很是阴沉。

帐外的寒风吹得营内旗帜猎猎作响,悬挂在寨墙望楼上的号角,也呜咽着,声音时高时低,没有了往日的悲壮激昂,却多了几分如泣如诉的哀怨之声。

压抑沉闷的气氛,笼罩在连绵数里的曹军各部营寨之上,双瞳猩红的乌鸦在两军对垒的中线附近起起落落,却并不聒噪。它们成群地飞扑着,撕扯着,叼啄着薄土之下的累累尸骨。

中军大帐里的气温并不比外面要高多少,火塘里的干柴看起来红亮亮的,燃烧出来的热度却因帐帘高高打起而消散无踪。

曹操的脸庞显得愈发消瘦,颧骨高高凸起,额头上的皱纹随着双眉紧蹙而愈发深刻,他将孙权的书信看完之后,神色便一直这般严肃。自从刘琮率兵东进以来,曹操在与袁绍斗智斗勇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江东局势的关注。

在曹操看来,荆州和江东若是能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自然最好不过。任何一家消灭另一家从而变得更强的结果,都是曹操所不愿意看到的。当初孙权初掌江东,李术在世家的唆使下与之对抗,孙权也曾写信给曹操,历数李术的罪过,言外之意无非是让曹操袖手旁观。而那时曹操正在全力对付袁绍,自然不可能帮助李术,再加上孙权突然发兵,直取皖城,曹操也就顺水推舟送了这个人情,虽然并不乐见其成,但对曹操而言,孙权实力越强,便越能够和刘琮打的难解难分。

然而之后的种种,却让曹操心下凛然,荆州军若是论人马并没有超出江东军,加上深入江东作战,只怕会困难重重,就算顺利的话,估计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可是孙权在荆州军的猛烈攻势下,一败再败,如今已是损兵折将,精锐尽失。

这其中虽然也有荆州军计谋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


状态提示:第227章 岂有余力顾江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