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人到了十余步之外时,庞岳已经看得清楚,正中的那名文官大概年近半百、貌不惊人、身材干瘦、颌下留着文官惯有的三绺长须,眼神中颇带有几分智慧和坚毅。其左边的那员武将,年纪大约四十出头,面膛黝外地精壮。右边的那员武看上去要年长一些,身材也更高,虽然有点偏瘦却依然显得孔武有力,颧骨高耸的脸上带着几分沧桑之色。
至于文官身边两员武将的身份,庞岳只看了一眼心中便有了底。原因很简单,在他们身后各有一面李字和高字大旗,那位稍微年轻一些的武将显然是李过,另一位自然就是高一功了。那名文官身边虽然没有表明身份的旗号之类,但庞岳也已经猜了个*不离十,亲自督率着忠贞营前来、又能让李过、高一功持礼甚恭,此人应该就是现任湖广巡抚堵胤锡了。
庞岳一夹马腹,主动上前几步,对中间的那名文官抱拳道:“末将湖广总兵庞岳,敢问大人可是堵抚台?”
文官先是一怔,随后便露出一丝微笑:“本官正是堵胤锡,你就是定武伯庞岳?果然年轻有为!只是,本官尚未派人过来联络,定武伯又何以知道本官身份?”
庞岳并未明确回答,只是笑道:“末将虽从未与抚台大人某面,却也久知大人盛名。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
这倒是庞岳的真心话,在南明众臣中,堵胤锡算得上是少有的栋梁之一。虽然在后世之人的心目中。堵胤锡的知名度并不大,甚至不如何腾蛟、瞿式耜等人,但他无论是在心胸还是能力上都可以说远远超过何腾蛟。在原来的历史上,堵胤锡最先向隆武帝上书。提出联合大顺军余部共同抗清,后来又仅带少量随从深入大顺军营地、对李过等人进行招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来的闯营各将均为其心胸和胆识所折服。后来。隆武帝蒙难,永历皇帝在肇庆即位,堵胤锡又出任了永历朝廷的兵部尚书,一心为国、力图进取并颇具战略眼光,多次向永历帝建议趁清军立足未稳之际收复失地、打开局面,并亲自督率大军收复被清军攻占的常德、辰州等地。只可惜,堵胤锡虽空有一腔热血,却屡遭朝中那些迂腐、顽固势力的排挤,再加之摊上了一个以跑路著称的永历皇帝。始终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最终因积劳成疾于永历三年(1649年)病逝于广西浔州。
早在前世。庞岳便对一心为国、赤胆忠心的堵胤锡深怀敬意,并对其郁郁不得志、含恨而终的结局感到无比遗憾。但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两年,庞岳却始终没有与堵胤锡某面。今日亲眼见到了这名令自己尊重的南明重臣,心中自然满怀欣喜和激动。
“定武伯言重了!”堵胤锡谦虚地笑道。“本官只是聊尽本分而已,何来盛名一说?要说起名声,倒是定武伯多次大败东虏,威名传遍湖广,在士民当中早已如雷贯耳。对了,本官先向定武伯介绍一下这几位将军……”
“堵抚台先不要说,让末将猜上一猜。”庞岳笑道,之后又向堵胤锡左边的那员武将抱拳一礼,“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便是兴国侯吧?早闻兴国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正是,定武伯客气了!”李过也在马上抱拳笑道。
庞岳又转向右边那员将领,抱拳笑道:“那这位便是高将军了?”
“正是,高某见过定武伯!”高一功回礼道。大顺军余部被改编为忠贞营之后,高一功暂时还没有获得具体的职衔,更没有受封爵位,因此面对庞岳时,在语气上比李过还要客气一些。
但庞岳的猜测也就仅限于此了,周围还有几名忠贞营的将领他一个也不认识,虽然各人身边都有将旗,但他们却不如李过、高一功有名,庞岳对原来的大顺军各将也没能做到完全了解,很难但从一个姓氏上猜到他们的身份。
既然不知道,庞岳自然也不会勉强,笑着向堵胤锡道明了实情,请他帮忙介绍一下。堵胤锡也不觉得有什么,向庞岳一一介绍了其余的忠贞营各将。堵胤锡每介绍一位,庞岳都与之相互见礼。
其余几位忠贞营的将领庞岳大都不熟悉,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只有一人是庞岳曾经在史书中读到过的,那就是党守素。庞岳记得,这党守素原本是私盐贩子出身,后来投靠李自成的“老八队”,官至“威武将军”。眼前的党守素,年纪、身材都与高一功相仿,唯一不同的便是一脸的麻子,眼中也似乎多了几分精光。
庞岳示之以诚,忠贞营各将自然也都答之以礼,眼神中原有的那种对嫡系官军的戒备随之消除了不少,周围的气氛也变得融洽起来。
随后,一员年约二十的蝎见到庞岳时,脸上似乎带着一丝不服气,答礼的时候也心不在焉,对庞岳手中那杆长枪的关注程度明显要多于庞岳本人。
这员蝎便是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熟悉历史的庞岳还知道他后来的绰号——虎帅。李来亨也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之一,一直率部坚持到满清康熙三年(1664年),最后在湖北茅芦山陷入清军重围,明知突围无望之后依然拒绝清军的招降,并斩杀前来劝降的汉奸,最后与子女家人一同扑向汹汹大火,壮烈殉国。
但即便没有这一点,庞岳也不会对李来亨的举动感到有什么不快,年轻人血气方刚,自然免不了一个狂字,过早地像中老年人一样暮气沉沉,反倒不是什么好事。
与堵胤锡和忠贞营各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