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全战军阀>第72章 汇聚淞沪

1912年12月16日,安徽军政府所属之国防军七万多兵力,在军政府都督兼国防军总司令胡志的命令下,依托苏州吴县为前进基地开始往东经昆山向嘉定方向推进。面对强大之英帝,胡志是不敢在分兵分的太狠,集合本部十四个旅的兵力向上海攻去,另三旅驻守嘉兴、平望防备英军在沪南杭州湾地区登陆的部队。

面对国防军的调动,英远征军司令黑格上将调集三个师六万多人的兵力,在浏河至嘉定至吴淞江一带设立防线,坐等这位嚣张的中国总督来攻。另一个英军师则占据了金山,伺机而动。双方总参战兵力达到了近十八万人,在报纸的渲染下被说成了是即将爆发的三十万人规模的会战,这一地区顿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一个是中国的地方势力,一个却是老牌的霸道列强,在人看来无异于以兔搏虎,如此戏剧性的事件让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峰,胡志的照片也出现在华夏之外的报刊杂志之上。相对国内,人们对胡志的关注也在急剧的增长,胡志一时又成为了中外名人,人们都期待着这只“兔”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者说怎么死……

在上海周围作战,各国政府是一点也不欢迎,哪里可是成片成片的租界,包括上海县城的陈其美,长江口的吴淞要塞已经在英帝的压力下,让给了英国人,英军主要后勤依托吴淞以及黄浦江上的港口,在南面则主要是依托金山卫。上海地区大量的租界,即使是世界老大,这些他国的“国土”该绕的还是得绕,在上海开战已经让各国意见颇多了,还好日本参与了进来即时的分担了英帝的压力,两国租借互通有无,黄浦江上到前线的补给线更为顺畅。

远征军司令黑格将军对于这个胡总督的积极举动感到十分的意外,不过联想到前几日己方水面力量的失利,心中倒也释然,看来对方是自认为有和大英帝国一拼的实力,自以为是。黑格在嘉定布置了三个师六万多人,胡志的兵力并不占优,黑格将军更不认为亚洲军队的素质能强的到哪儿去,特别是华夏。虽说以虎搏兔尚需全力,黑格将军也确实认真专注,但心底还是有一股松懈,对手是一个对外战争基本没赢过的落后国家,还是其地方的小势力,实在是不能让他紧张起来。

国防军主力与十六日夜占据昆山太仓两地,胡志计划与十七日发动进攻,但实际的道路问题和炮营辎重的缓慢移动,让其不得不把发动进攻的日期延后,使得英军有更多的时间布置防线。胡志将司令部设在了昆山,大部队则继续进发并沿途铺设电线。

外冈村位于嘉定镇以西五公里处,原本平静的小村庄充满了身着褐衣异发异目的洋人,小孩都通过门缝窗户或趴着墙头上好奇的观察这些洋大人,村外原本规整的田地被洋大人扒拉的不成样子,好好的田地被挖的到处是沟,任凭村民再怎么愤怒也是能是无奈的痛哭旁观,唯一值得高兴一下的就是村里的刘大地主被洋人从家里给赶了出来,占据了他的大院,一位英军军官非常绅士的说是暂时借用当什么指挥部。这么一个小村庄就成了英军最前线的一个据点,由一个步兵团驻守。往南北延伸一直到吴淞江和浏河,则是一批又一批的军队,这条线上的农田是都遭到了肢解的命运,农户们只得在心中安慰自己那是再帮自己翻地,不过这还没到翻地的高潮。

日升劳作,日落而息,黑夜降临,原本应该安静无声的村庄满是人员的嘲杂和马匹的嘶鸣,村里与原本能够吹起尘土的小道,在一片小雨过后,经过靴子和马蹄的踩踏变成了泥潭,源源不断抵达的满载物资的马车,将由此向东的道路全部都轧成了烂泥,由吴淞方向过来的道路上,满是运送辎重的队伍,除了路中间的马车队,还有靠着路边前行的手推车,英军强制征调了七八千的当地人运送物资,上海地区有充足的人力供英军驱使,将几十里地外港口堆积如山的物资运到前线,租借里更是有几百英国公民自愿加入,帮助军队运送物资,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不是盖的,不过亲自动手的更多是他们手下的阿三。对面的胡志到是也有十来个自愿而来学生,正帮忙协调着民夫的搬运工作。

为了准备攻势,胡志除了原本“御用”的五万搬运工,又临时征调了十万被自愿的民夫,把自己的宝贝库存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胡志常常看着望不到头的运输队伍感叹:这战争没本钱真的是玩不起啊。不说武器弹药和粮食,光是人每天的排泄物都得按吨位计算,胡志可真的算是倾其全力。相较而言英帝则是轻松些,支持十万人远洋作战压力不算是多大,连带着一线的官兵的心理都比较松懈。官兵们都在掩体或占据民房里轻声谈笑,或蒙头大睡,军官们更是在较舒适的指挥部里喝着咖啡聊着天,一点战争的紧张气氛都没有,甚至是不耐烦有些厌恶,并不是这些人热爱和平,而是对高层为了一个支那地方势力兴师动众感到不满。比如说驻守在外冈村的英军步兵209团的团长霍尔上校。

刘家大院的主房灯火通明,两名军官在铺着白色布巾的小桌前翘腿对坐,勤务兵刚把他们的餐盘收走,两人都叼着白色的烟卷吞云吐雾,身上被熨烫平整棱角分明的军装,黑亮的马靴衬托出两人高帅富的感觉,一位一脸的平淡另一位确一脸的愁容。

“我的朋友,是什么让你脸色这么难看,今天这么的晴


状态提示:第72章 汇聚淞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