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一提就是秋菊进城的见闻和遭遇,也体现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距以及中国的农民迫切的要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的一种心态。【叶*】【*】
每个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导演本人内心的折射。”关于这一点我们能找到很多的例,希区柯兰特,詹姆斯.斯图尔特,保罗.纽曼,劳伦斯.奥利弗和格里高利.派克作为男主角,有人说希区柯克只是喜欢用大牌明星,配上金诺瓦克,英格丽褒曼和凯li,好赚票房。但是希区柯克从没有用过鲍嘉,没有用过加里库柏,没有用过大名鼎鼎的克拉克盖博,而他用过的这些男明星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绅士”克拉克盖博邪气太重,而鲍嘉过于阴郁,但是希区柯克的男人们却个个都是西装笔挺的绅士精英,而这就是希区柯克本人内心折射,他虽然是个丑陋的老胖,但是他永远内心住着一个英俊的美国绅士。
反过来说《秋菊打官司》吧,巩俐一直是张艺谋喜爱的女主角,甚至在不同巩俐合作的那几年里,张艺谋总会挖掘新的女演员作为主演,比如章怡,比如董洁,比如倪妮,大家都觉得这些女孩都神似巩俐,于是联系到张艺谋和巩俐说不清的关系,遂喜欢归结成张艺谋的“巩俐情节”。但是在我看来完全不是这样,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张艺谋电影的一个共性,就是张艺谋的电影始终会以一个女性的角度说故事,巩俐演的所有张艺谋的电影均是如此《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菊豆》,甚至本应第一视角理所应当是周杰伦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是以皇后巩俐的眼睛去看的(影片的第一个主观视角就来自于巩俐的皇后,最后一个也是。)没有巩俐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就以章怡的视角看事情,《一个都不能少》是魏敏芝视角,《三枪拍案惊奇》抛弃了小沈阳,最后变成了闫妮的视角。《金陵十三钗》hua重金邀请了贝尔主演,但是旁白者和窥视者却是那个小女孩。秋菊打官司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张艺谋舍弃了他喜爱的重色调,实际上关于张艺谋喜爱夸张的重色调这一说从来都不准确,他用重色调。实际上是想渲染时代下女人被社会的lún_lǐ道德所淹没的那种恐惧感,所以大红大绿的重色调在张艺谋电影里一直都是一个:“不祥之兆”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菊hua台,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大红灯笼,张艺谋电影的重点实际上始终在描写女性在时代里的压抑,只要这种压抑性能够表现出来,他随时可以抛弃这种夸张的色彩。比如《秋菊打官司》或者《山楂树之恋》,或者《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很明显的是一个被时代所压迫,所压制的女人,她的抗争和无力才是张艺谋最想表现的东西,所以,张艺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性视角导演。他的内心住着一个巩俐,住着一个和命运抗争的女人。最后说一下,张艺谋96年有一部电影叫《有话好好说》大家都说那不像是张艺谋的电影。很多人说那太喜剧了,实际上则是张艺谋抛弃了女性视角造成了,结果那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主演姜文的姜文式电影,那才是姜文的内心。
秋菊因为丈夫被村长踢了下身要害,而千里迢迢的去追寻一个说法。这个说法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做起来去很艰难。
《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关于现实农村生活的影片,围绕农妇秋菊想要讨一个说法而展开,着重刻画了她不断的奔波的过程,对农村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以及lún_lǐ进行了真实的表现,简单直接的表达了人对自我权益的觉醒。影片拍摄手法朴实,并有一些偷拍的实际生活场景。给予影片无比强烈的真实感,并且把秋菊坚强、朴实的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赞颂了农村女性的自尊、自强、自信以及法制观念的觉醒。
张艺谋的电影都有他独特的见解,这次用乡村的题材来讲述一个要强的女人,或者说是认死理的女人。为什么秋菊要一步步的到村里、乡里、县里、市里讨一个说法呢?我们也可以跟随着影片的脚步看到她迷茫的眼神、失落的眼神、期望的眼神、好奇的眼神、倔强的眼神、幸福的眼神。一个农村的妇女为什么要这么的辛苦呢?她为了什么呢?心中的一口气,追求着时尚的前进步伐,相信着法律的公平。一个觉醒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她告诉所有农村的人官司就是这样打,不要害怕!不得不说人靠衣装,一身红衣绿头巾,一口乡村土话大美人巩俐摇身一变,乡土味十足。正是这身乡土特质,展开了整个故事——打官司。
从一开始,秋菊出发点就只是“讨个说法“。第一回合,真正起作用的是李警官和村长的碍于彼此的情面。但作为一村的权威人物,村长怎能轻易能拉下脸来,所以第一次”打官司“未能让秋菊真正服气。于是秋菊二进县,一纸状告县太爷。这个情景其实像极了古装电视剧里面的场景。这次秋菊还算左右逢源,遇上热心的房东,正直的官员,但是第二次的结果依旧未能如愿。回到家里,左邻右里开始对他们家窃窃私语,丈夫也开始有所动摇。但秋菊不知道哪来一股愣直的劲,三次入城,一定要讨个理。 你说一个怀胎八月的乡下妇女千里迢迢进城去,是多么费事又费钱,但这都不打紧,我们的秋菊真正在乎的其实是一个”理“。
理是啥?我的理解是维持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