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难择路>第七十五章 各自抗旱

李把总率先说道:“我老李可是受够了以前那到处颠沛流离的日子,要是能在这定北县扎根安顿下来,那是再好不过。反正咱们自己抗旱也要花不少钱,多花这么点钱就能让此地百姓心向着咱们,那是再便宜没有了。我完全同意小小医官的办法,就这么干。”

钱把总自然也是点头同意的,这两位把总都同意了,韩把总虽然心疼钱,也只好点点头表示了赞成。孙老医官和小刘医官更不必说,他们打从开始就全力赞成李得一的办法。

接下来众人又一起商议了一番出兵的章程,待三位把总走了以后,孙老医官又与李得一细细商议了此番招募民壮开挖引水沟渠的细节。

李得一趁机说道:“咱们县里的百姓虽然大部分都勤劳能干,但招募这么多人,保不准就有那懒惰的无赖趁机混进来骗吃骗喝。咱们此次招募人手抗旱固然重要,但收拢定北县的民心更重要。所以对此类无赖最好不要动刑,咱可以找些军中嘴巧的兵士组成个宣传队,专门把那些干活勤快的百姓名字记下来,到处宣扬一番,为他们扬名。对那些混进来骗吃骗钱的懒汉无赖,也把他们的臭名扬一扬,到时候不用威北营动手,乡亲们的唾沫星子就够他们受的。等这次活干完了,把这些无赖懒汉再悄悄一发拾掇了,咱威北营的饭可没有白给人吃的。”

李得一这个主意一说,孙老医官自然是拍手叫好,问道:“这些巧嘴的兵士该有个名堂吧,你说叫啥好?”李得一想也没想,开口就道:“就叫文工队,或者叫宣传队也行。”孙老医官一听这名,哈哈笑出了声:“战兵动手用武功治人。你这兵不动手,光动嘴,用文工治人,确实是有几分读书人的样子,哈哈哈。文工队,说的好……”师父,并不是你老人家说的那个功。

旁边小刘医官也是被师弟这话给逗乐了,忍不住就笑出了声。师徒三人一直商议到掌灯时分,才最终把这次抗旱的章程都弄清楚了,然后就由李得一连夜起草告示,第二天一早就贴了出去。

第二天告示一贴出去,马上就引来了大批百姓围观,一时间街面上众人议论纷纷。原先平周朝廷在的时候,招他们服役那是从来不给钱,还要他们自备工具。如今这告示上说这次招募人手挖引水沟渠,不关给工钱,还管一顿晌饭。这么好的事儿,大伙一时间也是不敢相信。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儿?这是定北县百姓和流民听说了这告示上的内容之后,全体头一个反应。定北县的百姓,打小从他们记事儿起,活了大半辈子,黄土埋到脖颈子,也没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

在定北县百姓心中,如今平周朝廷没有了,县太爷早也就不知跑哪儿去了,遇到这这大旱,就只能各家自己挑水苦熬着。从来不曾想,也不敢想,威北营居然把抗旱的担子挑了起来。不光挑了这担子,人家还要自己出钱组织大家抗旱,不光出钱,还每天管你一顿饭。以前平周朝廷在的时候,县里组织抗旱,那都是让你白干活不说,饭食换都得自己带。县里的那些衙役动辄还要找你的茬,从你身上挤出点油水来。这前后一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百姓根本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里听到的话。

告示旁,威北营摆了张桌子,桌旁坐着两人手拿纸笔,让那些想要报名参与此次抗旱招募的百姓过来登记姓名,并留下手印。全县城总共贴了十五处告示,就摆了十五张桌子用来登记。

有那年轻胆大的青壮,凑过来打听道:“这次招工挖引水渠,为何还要登记姓名,留下手印?”李得一今天早晨临出门,就嘱咐过他们这事儿。因此,每当遇到类似问题。负责登记的威北营兵士都会认真答道:“这是为了留下凭证,以后好按着这凭证,发给你们枚银钱。”这话一出口,立即就在百姓中引起了轰动,原本还不肯相信的许多百姓,马上就有些相信告示上的说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上前报了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两天功夫,就招满了一千五百民壮,剩下的一千五百人,李得一与师父昨天就商议好了,要从威北营控制的流民中挑选。干活的人都招齐了,便由小刘医官带着民壮先走一步,奔着北面小清河去了。定北县北面这段清源河属于清源河上游,水流较小,按着当地百姓的叫法,这段就叫小清河。

在家里的李得一开始召集威北营的木匠和流民中懂木匠活的,一起制作了三千块木牌①,每块木牌上都刻着繁复的背景花纹,做好后再分成“凹、凸”两块。两块上面都写着此次招募民壮的姓名,和他们拓下的手印。

李把总则提早带着威北营新训的两千步卒出了城,在小清河最靠近定北县的一段扎了营,插上了威北营的大旗。钱把总则带着部分精锐老兵和新兵组成的队伍,过了小清河,深入草原十天的行程,为的是看看附近有无突辽人的部落集,若是有小部落,则把他们驱散,不肯走的,就地消灭干净,免得留下后患。

其实这些年威北营年年秋天都要去北面草原上扫荡一回,北面金水河两岸的突辽小部落早被扫灭一空了,大一点的部落要么远走他方,要么去东面投奔了突辽人。钱把总带兵深入草原,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如今从定北县往北,一直到草原上的金水河,这一带的夷人部落只要看到威北营的大旗,全都落荒而逃,根本不敢闹事,没办法,敢闹事的早都


状态提示:第七十五章 各自抗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