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鱼肉三国>第三四五章:战力的对比

军队的工事和营盘是防止敌人袭击的保障和军队失败时依托的屏障。一个修建良好的工事体系,是难以攻破的,敌人的一切诡计在它面前也难以得逞。朱然知道楚国的工程兵器破坏力极强,难以抗衡,又知道楚国步兵战力强于东吴步兵。在其多年前联合楚国击败刘备的时候,便在长沙边境修筑防事,大量修筑石墙和石碓已被战时之需,现在才能挡住楚军,若非朱然有先见之明,现在恐怕早就败在庞统和刘晔手中。石墙和石碓前面,宽近七米的第一道壕沟,五米宽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壕沟,第三道壕沟中灌满了水。

后面是四米高的护堤,上面再加上胸墙和雉堞,胸墙和护堤衔接的地方,向外斜列着削尖的木桩。护堤上每隔二十米修建一座木塔。并布置弩炮。为了增加敌人穿越的难度,又增加了如下防御设施:采伐了许多树干和坚韧的树枝,把树枝顶端的皮剥去以后再削尖,在挖掘了一道两米深的连亘不断的壕沟之后,把这些木桩直立着排在沟内,把它们的底部钉牢,使敌人无法拔掉,只有树干的尖端伸出在地面上。它们一共有五行,一层一层地连在一起,互相衔接,又互相穿插,任何人冲进它们,必然会使自己被这些极尖锐的木桩戳穿。在这前面,又挖有象梅花形似的斜对角的坑,深一米,逐渐向坑底收缩倾斜。里面安放着人腿粗细的圆木桩,顶上削尖,用火熏硬,有一部分伸出地面,高度不超过四指。为了使它们坚韧和牢固,在它们底下垫有三十厘米厚,夯实的土。坑的其余部分放着树枝和柴草,用以掩盖这些暗器。一共挖了八行这样的坑穴,相距各一米。在所有这些工程前面,又有三十厘米长的木材,顶上钉着坚固的铁钩,彼此相隔不远地整个埋在土中,布满各地。

壕沟之后是石墙和石碓,石墙和石碓有效地防止楚军顶着火力填平壕沟之后,以骑兵冲阵,因为马蹄是难以越过堆积的石碓的。虽然朱然对这一切都有了估计,但他还是低估了楚国的工兵,庞统已到了战场便准备大量的水泥和土沙,当下雨或者逆风的时候,庞统命令士兵在雨夜里以水泥填壕沟,因为在下雨和逆风的时候,东吴的长弓手的射程大大缩减,所以庞统以三日的时间便填平了第一道壕沟,一道纵横十里的壕沟,付出上万的人力,由于逆风,朱然只能呆在石墙上眼睁睁地看着楚军的行动,不敢带兵出阵。之后庞统便用这个方法,连续填平了后两道壕沟,虽然在填壕沟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士兵,高大三千余人,最后以火药打开了朱然的石墙防线,冲了进去与朱然进行了第一场实打实的较量,这一场较量朱然没有输,庞统也没有赢,对于庞统来说这是一场试探,他明白对手是朱然的情况下要想轻易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开始他就打算即便是损失五万的部队,也要将朱然留在这里,加上黄忠损失的五万部队,庞统估计得需要十万的伤亡才能在这长沙边境彻底击败朱然,将其部队全歼。

楚国的步兵方阵,每个方阵重装和轻装的步兵大约3000人,每个方阵分为三十个百人团,每个团有个百人长,每千人有个千夫长,所有千夫长都受方阵长也就是校尉的管理,有时候战斗开始,校尉可以直接带兵上阵,有时候会派一个高级将领指挥军队。方阵按照士兵的年龄、训练程度、战斗经验,重装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轻和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士兵,因为没有实战经验的士兵往往也是最先送死的士兵,先消耗敌人的气力,为后续的士兵创造机会;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组成(主力兵),这队主力兵是要打开局面的步兵;第三列是年长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称为后备兵,这些后备兵基本上是用来收割敌人的。第一列、二列各有10个百人团,分成五排,每排200人。每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两列之间的退后或者前进,前2列是主要的战斗阵列,所以稍微的靠近点,第三列最远。

庞统的军队,步兵方阵共有30个,共计九万人,剩余一万步兵是其精锐的王牌步兵,除此之外其还有一万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部队是用于骚扰朱然的补给线和一旦战争取得胜利,将对朱然军团进行穷追猛打时使用的。

而朱然军团,在经历过与黄忠的厮杀之后,其剩余部队四万五千余人,全为步兵,分为四部,左部一万人由凌统率领,右部一万人由孙桓率领,朱然率一万五千人居中,孙静率领一万人在后翼用作支援,但是由于庞统的试探性攻击,朱然不敢命令孙静支援,因为他害怕刘晔会趁机进攻他的中军,所以只得让凌统带一千人去支援孙桓,现在孙桓战死,其部一万人剩余不到一千人,朱然便令孙静带一万人为右部。

目前庞统军团经过消耗的战争,其步兵方阵还有二十五个,共计七万五千人,精锐步兵一万人,骑兵一万人。朱然军团,共计三万六千人。在人数上,庞统是占着绝对优势,因为一月后魏延的三路大军便能抵达,第三路大军以楚国骠骑将军魏延为帅,领步兵五万,蛮兵三万。马谡、刘封、霍峻;包括孟获、祝融、孟优、杨锋等数十南中蛮将。以蒋琬费祎为军师。在增援八万之后,庞统的军团加上魏延的军团在长沙战场上便是压倒性的优势。虽说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有用,但气势上东吴已经劣势了许多。

江夏陆战,东吴已经彻


状态提示:第三四五章:战力的对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